准考证打印入口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05 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
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P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经济类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jl/7754.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日期:2018-05-23 12:28:05  整理:江西自考网  浏览(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
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
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下P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
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第三,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
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Ⅱ阶段最合适,但劳动量的投入究竟在这一区域的哪一点上,还需要结合成本来考虑。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经济类 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jl/7754.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