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学习笔记 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海藻(Sargassum)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n.)C.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
【性状鉴别】大叶海藻 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伸展后长30~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由主枝叶腋生出,具细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长5~7cm,宽约1cm,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球形或卵球形,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有的有柄。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气腥,味微咸。
小叶海藻 体较小,长15~40cm。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膨大、中空。气囊腋生,囊柄较长,气囊球形或纺锤形。质较硬。
【成分】均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及马尾藻多糖等成分。
藻胶酸的含量以冬季为高,夏季为低。藻胶酸钠盐有压迫止血作用;甘露醇经硝化成
六硝酸甘露醇后,内服有舒张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冬虫夏草(Cordyceps)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 寄生在蝙蝠蛾科的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甘肃、云南、江西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6~7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由虫体与从虫体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形如蚕,长3~5cm,外表土黄色至黄棕色,偶见棕褐色,粗糙,环纹明显、共有20~30条环纹,近头部环纹较细;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明显;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一般比虫体长,长4~7cm,粗约3mm,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显微鉴别】子座头部横切面 类圆形。①周围由1列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生于凹陷的子座内。②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2~8个线形子囊孢子。③子座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④子座先端不育部分无子囊壳。
【成分】含粗蛋白、D-甘露醇即虫草酸(cordycepic acid)、虫草素(cordycepin3/-脱氧腺苷)、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尚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等。
虫草酸和虫草素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灵芝(Ganoderma)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japonicum(Fr.)Lloyd的干燥子实体。
【性状鉴别】灵芝 菌盖半圆形、肾形或数个重叠或粘连而呈不规则形,直径5~10cm,偶可达30cm,厚0.4~1.8cm;表面红褐色,有光泽,环状棱纹明显,辐射状皱纹清楚或不清楚,中间厚,边缘薄而常向内卷;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菌管层棕褐色。菌柄侧生,扁圆柱形,常弯曲,长3~11cm,直径0.3~1.3cm;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气微,味苦。
紫芝 子实体形状与灵芝极相似。主要区别为:菌盖与菌柄表面紫黑色或黑色,有光泽,具明显的同心环沟,菌肉锈褐色。
茯苓(Poria)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于安徽、云南和湖北。江西、广西、四川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鉴别】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显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显微鉴别】粉末:灰白色。①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②遇水含氯醛液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直径3~8μm,稀至16μm,横壁偶可察见。③粉末加α-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可显橙红色至深红色。④本品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成分】菌核主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并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ricoic acid)、块苓酸、松苓酸等。此外,尚含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等。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显抗肿瘤活性。
【理化鉴别】
(1)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加热边振摇,10min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酸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麦角甾醇反应)
(2)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串讲笔记 中药鉴定学学习笔记 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