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打印入口
您当前位置:江西自考网 > 教育类> 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 浏览文章

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47 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四章 人的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包括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记忆可以储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加工器则包括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和解说器。

  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是输入、输出、储存和复制。

  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

  ①感觉储存。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它是人的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

  ②知觉译码。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一定的意义。

  ③记忆与决策。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一定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

  ④执行。如果作出的一个决定,是对外界刺激采取某种反应活动。

  ⑤反馈。人借助于感觉器官获得关于自己活动结果的信息,人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⑥注意。在感觉登记之后的各阶段的信息加工,几乎都离不开注意。

  3.人的信息接收

  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感觉器官中的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专门装置。

  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动觉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感觉通道。

  4.人的信息传递能力: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广义的通信不只是指书信往来,而且还包括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从通信的观点看,信息与消息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信息是消息的内容,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人们进行通信,目的就在于从各种消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消息的不确定程度。消息的不确定程度大,包含的信息就多,反之,包含的信息就少。

  5.常用的信息测量单位叫比特(bit)。1比特就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等概率事件之一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

  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研究表明,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公式:RT=a+bHs或者是RT=a+b log2N;式中RT为选择反应时,N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Hs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为常数。

  7.人的信息传递率变化范围为每秒3——10比特。被试接收信息的最大速度均接近55比特/秒。

  8.记忆:就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它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行为的基础。

  9.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瞬时记忆是最短暂的记忆,保持时间以毫秒计算;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以秒计算;

  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记忆。

  10.人接收的信息以一定的编码形式贮存在记忆中。对于语言材料的短时记忆是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的,即使以视觉呈现的材料,也是按刺激的听觉特征编码的。

  第二节 人的信息输出

  11.人的信息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效应器的反应。人的信息输出一般通过手、足等效应器官的运动来完成。人机系统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效应器输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12.从刺激呈现至反应动作完成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它包括潜伏反应时和运动时间。潜伏反应时指刺激呈现至发动反应的时间;运动反应时指完成反应动作的时间。

  13.反应时按反应的类型可分为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

  简单反应指只有一种刺激并只触发一种反应;

  选择反应指有若干种刺激,不同的刺激触发不同的反应;

  辨别反应指有若干种刺激,但只需对其中一种刺激作出反应。

  14.心理不应期:当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十分接近时,即使接收刺激的感觉通道和作出反应的效应器官都不同,大脑信息加工机制也将暂时对第二个刺激不起反应,这段时间称为心理不应期。

  15.菲茨定律:菲茨研究了定位运动时间与目标距离及目标宽度的关系他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将钢笔从起点移向目标区。结果发现,随着目标距离增加,定位运动时间加长;随着目标宽度增加,定位运动时间缩短。目标距离和宽度对定位运动时间的联合效应可用下式表示:

  MT=a+b log2 (2D/W)

  MT为定位运动时间,a和b为常数,D为目标距离,W为目标宽度。这个公式称为菲茨定律。式中的log2 (2D/W)称为运动难度指数(ID)。

  16.效应器官运动的准确性问题:

  ⑴速度/准确性互换特性。运动准确性与所容许的运动时间有关。菲茨定律表明,定位运动时间与目标宽度成反比。目标宽度越窄,定位运动的误差容限越大。

  反应时越长(即速度越慢),准确性越高,但速度慢到一定程度后,曲线渐趋平坦。这说明,在操作中过分强调速度,或过分强调准确性,都不会增加好处。曲线的拐点处称为最佳工作点,即在这一点,错误出现少,反应时较短。

  ⑵定位运动模式。是一个消除误差的过程。随着目标的接近,操作者不断对剩余误差取样,然后作出与误差成正比的矫正运动,直到最后达到目标。

  ⑶手的灵活性与操作的准确性。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旋扭操作比指轮操作更准确,指轮操作又比滑块操作更准确。

  ②水平安装的旋钮比垂直安装的旋钮操作更准确。

  ③向下按的按钮比向前按的按钮操作更准确。

  ④笔杆不的手柄比大手柄操作更准确。

  ⑤L形的柄头比圆的柄头能更准确地进行定位。

  17.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它要求人们在没有视觉帮助的条件下,根据对运动轨迹的记忆。

  18.追踪:指人在系统控制中为达到预定目的,不断调节自己的控制反应,使系统输出与输入相匹配,或将它们之间的误差减到最小的过程。追踪是一种连续的控制活动,它往往需要高度的心理运动能力。

  19.追踪环:追踪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即显示器、操作者、控制器和系统(或设备)四个部分。

  20.追踪的目的是要将输出与输入相匹配,或者将它们的误差减到最小。这两种说法似乎相同,却区分出了尾随与补偿两种追踪形式,尾随追踪采用尾随显示,补偿追踪采用补偿显示。

  21.补偿显示的效果不如尾随显示有两个原因:

  ①补偿显示信息的模糊性。

  ②尾随显示的运动兼容性。

  21.补偿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是根据输出与输入的差异作出矫正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闭环操作行为或补偿行为。

  22.尾随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只注意输入,而忽略了输出,即他只随着指令输入信号作出控制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开环操作行为或尾随行为。

  第四节 注意和警戒

  23.注意已被视为人的信息加工的一个瓶颈。

  24.注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信息加工过程发生影响,即:

  ①注意的选择: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在众多的信源中选择所需要的信源进行信息加工。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是有选择的。

  注意的选择就是注意目标的取样。

  应激与觉醒水平对注意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人处在高应激或高度觉醒状态时,会引起注意范围的缩小,以及注意选择对象的减少。

  ②注意的集中;

  ③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不同于注意分散,它是指人在同一时间能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的现象,即所谓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注意分散是指需要集中注意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形。

  25.警戒下降:当要求对不常出现的不确定性目标保持注意时,保持注意的能力就会随时间的持续而下降,这个现象叫做警戒下降。

  警戒是一种持续保持注意的状态。

  26.有两类警戒模式:一类是自由反应模式。目标信号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核电站中的监控就属于这类问题。

  第二类是检察模式。目标信号以比较规则的间距出现。

  27.警戒理论:感受性偏移和标准偏移。

  感受性偏移:感受性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时钟测试”

  标准偏移:有的警戒理论把警戒水平的下降归因于判断标准的偏移。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yl/8964.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的文章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

日期:2018-05-23 12:28:47  整理:江西自考网  浏览(


  第四章 人的信息加工

  1.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包括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记忆可以储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加工器则包括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和解说器。

  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是输入、输出、储存和复制。

  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

  ①感觉储存。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它是人的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

  ②知觉译码。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一定的意义。

  ③记忆与决策。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一定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

  ④执行。如果作出的一个决定,是对外界刺激采取某种反应活动。

  ⑤反馈。人借助于感觉器官获得关于自己活动结果的信息,人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⑥注意。在感觉登记之后的各阶段的信息加工,几乎都离不开注意。

  3.人的信息接收

  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感觉器官中的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专门装置。

  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动觉等等。其中视觉和听觉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感觉通道。

  4.人的信息传递能力:

  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广义的通信不只是指书信往来,而且还包括系统与系统之间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从通信的观点看,信息与消息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信息是消息的内容,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人们进行通信,目的就在于从各种消息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消息的不确定程度。消息的不确定程度大,包含的信息就多,反之,包含的信息就少。

  5.常用的信息测量单位叫比特(bit)。1比特就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等概率事件之一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

  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研究表明,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公式:RT=a+bHs或者是RT=a+b log2N;式中RT为选择反应时,N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Hs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为常数。

  7.人的信息传递率变化范围为每秒3——10比特。被试接收信息的最大速度均接近55比特/秒。

  8.记忆:就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它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行为的基础。

  9.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瞬时记忆是最短暂的记忆,保持时间以毫秒计算;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以秒计算;

  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记忆。

  10.人接收的信息以一定的编码形式贮存在记忆中。对于语言材料的短时记忆是以听觉形式进行编码的,即使以视觉呈现的材料,也是按刺激的听觉特征编码的。

  第二节 人的信息输出

  11.人的信息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效应器的反应。人的信息输出一般通过手、足等效应器官的运动来完成。人机系统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效应器输出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12.从刺激呈现至反应动作完成的时间,称为反应时。它包括潜伏反应时和运动时间。潜伏反应时指刺激呈现至发动反应的时间;运动反应时指完成反应动作的时间。

  13.反应时按反应的类型可分为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间)、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

  简单反应指只有一种刺激并只触发一种反应;

  选择反应指有若干种刺激,不同的刺激触发不同的反应;

  辨别反应指有若干种刺激,但只需对其中一种刺激作出反应。

  14.心理不应期:当两个刺激在时间上十分接近时,即使接收刺激的感觉通道和作出反应的效应器官都不同,大脑信息加工机制也将暂时对第二个刺激不起反应,这段时间称为心理不应期。

  15.菲茨定律:菲茨研究了定位运动时间与目标距离及目标宽度的关系他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将钢笔从起点移向目标区。结果发现,随着目标距离增加,定位运动时间加长;随着目标宽度增加,定位运动时间缩短。目标距离和宽度对定位运动时间的联合效应可用下式表示:

  MT=a+b log2 (2D/W)

  MT为定位运动时间,a和b为常数,D为目标距离,W为目标宽度。这个公式称为菲茨定律。式中的log2 (2D/W)称为运动难度指数(ID)。

  16.效应器官运动的准确性问题:

  ⑴速度/准确性互换特性。运动准确性与所容许的运动时间有关。菲茨定律表明,定位运动时间与目标宽度成反比。目标宽度越窄,定位运动的误差容限越大。

  反应时越长(即速度越慢),准确性越高,但速度慢到一定程度后,曲线渐趋平坦。这说明,在操作中过分强调速度,或过分强调准确性,都不会增加好处。曲线的拐点处称为最佳工作点,即在这一点,错误出现少,反应时较短。

  ⑵定位运动模式。是一个消除误差的过程。随着目标的接近,操作者不断对剩余误差取样,然后作出与误差成正比的矫正运动,直到最后达到目标。

  ⑶手的灵活性与操作的准确性。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旋扭操作比指轮操作更准确,指轮操作又比滑块操作更准确。

  ②水平安装的旋钮比垂直安装的旋钮操作更准确。

  ③向下按的按钮比向前按的按钮操作更准确。

  ④笔杆不的手柄比大手柄操作更准确。

  ⑤L形的柄头比圆的柄头能更准确地进行定位。

  17.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它要求人们在没有视觉帮助的条件下,根据对运动轨迹的记忆。

  18.追踪:指人在系统控制中为达到预定目的,不断调节自己的控制反应,使系统输出与输入相匹配,或将它们之间的误差减到最小的过程。追踪是一种连续的控制活动,它往往需要高度的心理运动能力。

  19.追踪环:追踪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即显示器、操作者、控制器和系统(或设备)四个部分。

  20.追踪的目的是要将输出与输入相匹配,或者将它们的误差减到最小。这两种说法似乎相同,却区分出了尾随与补偿两种追踪形式,尾随追踪采用尾随显示,补偿追踪采用补偿显示。

  21.补偿显示的效果不如尾随显示有两个原因:

  ①补偿显示信息的模糊性。

  ②尾随显示的运动兼容性。

  21.补偿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是根据输出与输入的差异作出矫正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闭环操作行为或补偿行为。

  22.尾随行为:在追踪操作中,如果操作者只注意输入,而忽略了输出,即他只随着指令输入信号作出控制反应,这种操作活动便称为开环操作行为或尾随行为。

  第四节 注意和警戒

  23.注意已被视为人的信息加工的一个瓶颈。

  24.注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信息加工过程发生影响,即:

  ①注意的选择: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在众多的信源中选择所需要的信源进行信息加工。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是有选择的。

  注意的选择就是注意目标的取样。

  应激与觉醒水平对注意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人处在高应激或高度觉醒状态时,会引起注意范围的缩小,以及注意选择对象的减少。

  ②注意的集中;

  ③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不同于注意分散,它是指人在同一时间能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的现象,即所谓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注意分散是指需要集中注意而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形。

  25.警戒下降:当要求对不常出现的不确定性目标保持注意时,保持注意的能力就会随时间的持续而下降,这个现象叫做警戒下降。

  警戒是一种持续保持注意的状态。

  26.有两类警戒模式:一类是自由反应模式。目标信号可以在任何时间出现。核电站中的监控就属于这类问题。

  第二类是检察模式。目标信号以比较规则的间距出现。

  27.警戒理论:感受性偏移和标准偏移。

  感受性偏移:感受性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时钟测试”

  标准偏移:有的警戒理论把警戒水平的下降归因于判断标准的偏移。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自考工程心理学串讲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yl/8964.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