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4江西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文化名称的来源

发布日期:2024-02-27 10:57:05 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4江西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文化名称的来源



     “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在古代汉语里,它的意义有所引申: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论语•雍也》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对妥善处理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人为修养的关系所发的议论。“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许慎《说文解字》的第一个字是“一”,解释说:“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是中国古代的宇宙发生说,“造分”与“化成”,就是造化。在宇宙发生之后的变化中,又分自然之演化与人为之教化。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荀子•不苟》说:“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注释说:“化谓迁善也”,'又说:“驯至于善谓之化”,这些指的都是教化。这一系列概念,反映出中国古代对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既统一又区分的观察方法。不过,在古代典籍里,化指教化的情况更多一些。《礼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古人对文化的认识又是包含着新旧更代的运动观念的。《礼记•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变之久则化而性善也。”疏:“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这里不但包含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还包含了量变到质变的思想。发生了质变才叫“化”。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我们把“文”与“化”意义的内涵合成后,可以看出早期的文化含义。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基于汉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Culture对译。Culture的原意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人的智慧,与精神文明难以截然划分开,因而与“文化”一词成为同义语。实际上,不经Culture转译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所具有的后天创造演化观念和人文精神,更适合于今天文化学的文化内涵。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文学类 2024江西0032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文化名称的来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wenxue/44826.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