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班级是实施保过任务的基本单位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幼儿园的细胞。班级是由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组成的集体。
对幼儿而言,班级是最具体的生活环境,他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班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
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影响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班级保教人员,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担负着对全班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责任。班级保教人员要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班级工作目标与计划,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与教育,积极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保教合一,利用多种适宜的教育形式与手段,实施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保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班级保教工作特点分析
班级保教过程包括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二者同步进行,即保教过程也是管理过程,二者统一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幼儿园的班级下同于其它学校的班级组织,它不仅承担着教育任务,也承担着保育任务。班级保教工作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直接性
保教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幼儿园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班级是最直接的教育单位,其保教工作具有更直接的针对性,它是按照社会要求,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工作目标,同时针对本班幼儿实际,将目标具体化,从而实施教育工作;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本班幼儿身上。
班级的一切工作、一切教育与管理手段对幼儿均具有直接的教育影响作用,如一日生活的安排和落实、各项教育活动的安排、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班级保教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二)全面整体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工作是方方面面的,这是由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教工作并非仅限于丰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等方面,还需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即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班级保教人员面对身心发展稚弱、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的幼儿,不仅要教育好他们,还应给予细致的养护和照顾,培养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广义概念的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游戏、学习活动等,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班级保教人员应树立综合整体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注意途径与手段的全面性,注意多种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
全面整体性表现在班级保教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既照顾到全班整体水平,提出基本要求,同时又照顾到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统一与多样的关系,使全班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另外,班级保教人员要对全班幼儿全面负责,要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贯穿到各种活动之中。
(三)可控性
班级保教人员在保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园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职责,增强教育目的的意识,自觉地引导幼儿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较好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组织和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包括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方法、安排时间和步骤环节,使保教过程科学合理地依照一定的轨道有序地推进,不断接近教育总目标;教师要积极组织创设和利用有利条件,注意消除和减弱不利因素,如创设有利于教育与发展的班级环境,主动引导家庭教育等,使幼儿按预定目标得到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与幼儿的双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注意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激发起教育对象即作为发展主体的幼儿的积极能动性,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身心。
幼儿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其自主行为的能力要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得以发展。特别是对于身体和心理发展仍不成熟尚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幼儿,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作用更大了,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为重要。教师要在认真观察、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指导方式,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将幼儿发展需要与社会要求很好地统一起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为幼儿提供大量参与活动、操作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调动起个体内在的活动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四)集体性
班集体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场所,每个幼儿都处在班集体中,班集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集体的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整体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园总的教育目标,共同制定班级教育汁划,在教养过程中,密切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共同实现保教任务,保证班级的保教质量。
(五)创造性
虽然,幼儿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但每个班集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要深入研究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育计划。在学习他人的时,不要照搬照抄,简单机械地模仿,而要结合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发挥运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适合本班幼儿水平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保教形式是多样的,如一日生活、游戏、观察、教学、劳动等,其中非正规教育的比重较大。就是说,大量的教育是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容易,其实它的难度很大,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为教育留下很大的空间;同时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教师必须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多地结合幼儿的生活,组织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感知、操作、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从中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不断地增长其知识和能力。如何发挥一日生活多方面的教育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幼儿教育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对幼儿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它,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工作,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班班有创新。
(六)开放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已逐渐从封闭转向开放,而班级是面向社会、同行、家长开放的重要窗口。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相互学习交流,对幼儿教育进行配合一致的教育,提高教养质量。同时,要注意通过家长工作,加强与所在地区社会、社区的联系,取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协助,有效地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开展好班级保教工作,这样,也有助于家、园、社会的一体化的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使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如带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与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带幼儿到邮局、自由市场等地参观,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
三、班级保教工作的内容
班级保教工作涉及保教幼儿的一切教育活动及对这些活动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保教结台,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活动;
(二)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三)创造良好的、适合并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四)班级卫生安全工作;
(五)家园联系配合,共同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四、对各年龄班的管理
虽然幼儿期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带过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三个年龄班的特点不同,带班的方法也不同,若用一种方法带不同年龄班,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越小的孩于,年龄越影响其发展,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年龄特征表现越明显。如1岁与1岁半的孩子从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3岁与4岁的孩子也是这样。因此,带不同的年龄班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小班;
小班一般是指3~4周岁的幼儿。小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如行走,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意思,从事一些初步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小班幼儿语言和行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在进行管理时有一定的难度。小班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年龄班的管理,如果幼儿在小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给中大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小班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的人总认为小班幼儿什么都不懂,老师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很好管,不用太费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小班的管理,开个好头,为中大班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l.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有了很大变化,第一,非一对一的关系。在家里,幼儿主要与自己的亲人或保姆相处,教养者长期与幼儿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至少是一对一的关系,甚至是几位成人对一名幼儿。在幼儿园里,教师承担着教育全体幼儿的任务,教师不是面对一个孩于,而是一群孩于,这些孩子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很难做到一对一,常常是一位教师对许多幼儿。第二,气氛不同。在家里,生活气息较浓,生活的计划性不是很强,幼儿的活动比较随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园是正现的教育机构,它的目的性、计划性都很强,幼儿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从事各种活动。幼儿生活在班集体中,要受到集体纪律的约束。第三,要求不同。在家里,教育的内容较少,而幼儿园有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求,幼儿将学习集体生活的规则、自我服务的本领,这些学习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这与家庭要求不同。以上种种
不同,导致幼儿入园的不适应,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善于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争执、攻击行为较多;生活不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为此,首先要让小班幼儿适应环境。
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为了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必须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会产生恐惧感。幼儿年龄小,对父母的依恋感强,刚到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幼儿熟悉环境。开学前可让家长带着幼儿到园里走走,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做法是,孩子没入园前,不能随便来园,这使幼儿入园前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更多地站在幼儿与家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给那些将要人园的幼儿提供参观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心理准备。幼儿人园后,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各种知识和技能,而首先要带他们到各处走走、看看、玩玩,熟悉本班和周围环境。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对幼儿要耐心、态度要温和、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赢得他们的信任、试想,如果幼儿刚到一个陌生环境,就遇到一副冷面孔,他们怎么会喜欢幼儿园呢?人园头几天,幼儿的“分离焦虑”很强,教师要特别关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放松,以积极的情感代替消极情感。
多与家长沟通。幼儿刚入园,经常会大哭大闹,家长没有经验,也会心神不安,甚至会打退堂鼓,不送或间断幼儿入园,这很不利于幼儿战胜消极情绪,早日适应环境。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随时厂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情绪。教师可做家访,也可请家长来园,还可以召开家长会,请他们相互交流意见。
2.注重常规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不像幼儿园那么严格,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较多,致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规训练既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奏性。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两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入园离国常规、散步常规。幼儿应该按照各项常规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常规的养成需要反复强化,多次练习。教师要讲究方法,对幼儿要有耐心。可采用示范、模仿法,也可采用文学作品或游戏活动。
教育常规包括教学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家园活动管理常规等。各项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规律训练幼儿的教育常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班
中班在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常听有的老师说;“中班的孩子最不好带,不像小班孩子那么听话,也不像大班孩子那么懂事。”这说明中班孩子的发展很有特点,只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使班级管理收到更大的成效。
1.中班班级管理的特征。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增强,穿衣服、吃饭等简单动作不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有了很强的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愿意承担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此时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高了,游戏活动更丰富了,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更强了,也有了一定的创造力。中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当他们接受一定的住务时,他们能坚持较长的时间,初步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开始萌芽。当然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中班班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管理因素,如幼儿爱告状、攻击行为严重,致使班级冲突性行为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条件,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要为幼儿安排好各环节活动,确保幼儿的活动程
序,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中班班级管理内容。中班班级管理与小班一样,也包括生活常规管理与教育常规管理两部分,但与小班的要求有所不同。
生活常规包括清洁卫生习惯,如洗手、大小便、正确使用手帕、保持清洁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餐的情绪、文明习惯、坐姿、卫生习惯等;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眠姿式、睡眠时间等;来国离园要求,如穿着、语言、行为等。对中班幼儿可采用行为练习法,有针对地加以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教育活动常规包括集体活动常规,如上课、参观、劳动、操作、体育活动等;游戏活动常观,如培养游戏活动的兴趣、掌握游戏现则、积极开动脑筋;其它的教育活动,如阅读、散步、参观等。教育常规的掌握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教育活动,单纯记忆教育常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常规,并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教师给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并要坚决执行,达到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三)大班
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他们显得比以前更懂事、更聪明了,他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接受能力也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个别差异。大班幼儿是心理形成的关键期,特别是语言与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为其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大班班级集体的特征。大班幼儿的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仅满足于“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更满足于“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大班幼儿归属感增强,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班里,一日有人说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好,他们会非常生气,他们认为自己的班是最好的。如果参加比赛,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班能赢。另外,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如果没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会感到不安。大班的孩子特别重视结果,如比赛结果、评比结果、获奖结果等。有时为了结果,会忽视过程。
2.对大班班级的管理内容。第一,进一步加强常规教育,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第二,要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学习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语言等。第三,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e已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与纪律,增加责任感。在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到他人。教师应组织集体竞赛等活动,以激发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第四,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在生活环境布置上、活动形式上、要求上、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都应做相应的调整。还可以与小学建立联系,带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让他们与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此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距。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为幼儿园的细胞。班级是由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组成的集体。
对幼儿而言,班级是最具体的生活环境,他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班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
幼儿园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影响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最终需要通过班级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班级保教人员,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担负着对全班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责任。班级保教人员要协调配合,共同制定班级工作目标与计划,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与教育,积极创设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保教合一,利用多种适宜的教育形式与手段,实施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保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班级保教工作特点分析
班级保教过程包括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二者同步进行,即保教过程也是管理过程,二者统一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幼儿园的班级下同于其它学校的班级组织,它不仅承担着教育任务,也承担着保育任务。班级保教工作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直接性
保教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幼儿园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班级是最直接的教育单位,其保教工作具有更直接的针对性,它是按照社会要求,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工作目标,同时针对本班幼儿实际,将目标具体化,从而实施教育工作;使教育目标真正落实到本班幼儿身上。
班级的一切工作、一切教育与管理手段对幼儿均具有直接的教育影响作用,如一日生活的安排和落实、各项教育活动的安排、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班级保教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
(二)全面整体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工作是方方面面的,这是由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教工作并非仅限于丰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等方面,还需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即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班级保教人员面对身心发展稚弱、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的幼儿,不仅要教育好他们,还应给予细致的养护和照顾,培养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应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广义概念的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游戏、学习活动等,使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班级保教人员应树立综合整体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注意途径与手段的全面性,注意多种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
全面整体性表现在班级保教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既照顾到全班整体水平,提出基本要求,同时又照顾到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统一与多样的关系,使全班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另外,班级保教人员要对全班幼儿全面负责,要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贯穿到各种活动之中。
(三)可控性
班级保教人员在保教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园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职责,增强教育目的的意识,自觉地引导幼儿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较好地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组织和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包括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方法、安排时间和步骤环节,使保教过程科学合理地依照一定的轨道有序地推进,不断接近教育总目标;教师要积极组织创设和利用有利条件,注意消除和减弱不利因素,如创设有利于教育与发展的班级环境,主动引导家庭教育等,使幼儿按预定目标得到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与幼儿的双边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注意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激发起教育对象即作为发展主体的幼儿的积极能动性,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身心。
幼儿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其自主行为的能力要通过教育培养才能得以发展。特别是对于身体和心理发展仍不成熟尚处于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幼儿,周围环境中成人的影响作用更大了,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为重要。教师要在认真观察、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指导方式,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将幼儿发展需要与社会要求很好地统一起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为幼儿提供大量参与活动、操作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调动起个体内在的活动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四)集体性
班集体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场所,每个幼儿都处在班集体中,班集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很大。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幼儿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集体的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班级保教人员是一个工作集体,他们之间的协调统一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整体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园总的教育目标,共同制定班级教育汁划,在教养过程中,密切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注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共同实现保教任务,保证班级的保教质量。
(五)创造性
虽然,幼儿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但每个班集体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师要深入研究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教育计划。在学习他人的时,不要照搬照抄,简单机械地模仿,而要结合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发挥运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适合本班幼儿水平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保教形式是多样的,如一日生活、游戏、观察、教学、劳动等,其中非正规教育的比重较大。就是说,大量的教育是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容易,其实它的难度很大,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大,为教育留下很大的空间;同时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教师必须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多地结合幼儿的生活,组织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感知、操作、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从中获取大量的直接经验,不断地增长其知识和能力。如何发挥一日生活多方面的教育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幼儿教育不是“小儿科”,而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对幼儿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它,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工作,力争做到班班有特色,班班有创新。
(六)开放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已逐渐从封闭转向开放,而班级是面向社会、同行、家长开放的重要窗口。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情况,交换意见,相互学习交流,对幼儿教育进行配合一致的教育,提高教养质量。同时,要注意通过家长工作,加强与所在地区社会、社区的联系,取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协助,有效地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开展好班级保教工作,这样,也有助于家、园、社会的一体化的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使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如带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与变化,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带幼儿到邮局、自由市场等地参观,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
三、班级保教工作的内容
班级保教工作涉及保教幼儿的一切教育活动及对这些活动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保教结台,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活动;
(二)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三)创造良好的、适合并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四)班级卫生安全工作;
(五)家园联系配合,共同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四、对各年龄班的管理
虽然幼儿期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每个年龄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带过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三个年龄班的特点不同,带班的方法也不同,若用一种方法带不同年龄班,势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越小的孩于,年龄越影响其发展,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年龄特征表现越明显。如1岁与1岁半的孩子从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3岁与4岁的孩子也是这样。因此,带不同的年龄班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小班;
小班一般是指3~4周岁的幼儿。小班幼儿已经能够自如行走,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意思,从事一些初步的活动,包括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小班的幼儿刚刚入园,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小班幼儿语言和行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在进行管理时有一定的难度。小班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年龄班的管理,如果幼儿在小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给中大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小班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的人总认为小班幼儿什么都不懂,老师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很好管,不用太费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小班的管理,开个好头,为中大班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l.让幼儿尽快适应环境。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有了很大变化,第一,非一对一的关系。在家里,幼儿主要与自己的亲人或保姆相处,教养者长期与幼儿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至少是一对一的关系,甚至是几位成人对一名幼儿。在幼儿园里,教师承担着教育全体幼儿的任务,教师不是面对一个孩于,而是一群孩于,这些孩子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很难做到一对一,常常是一位教师对许多幼儿。第二,气氛不同。在家里,生活气息较浓,生活的计划性不是很强,幼儿的活动比较随意,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园是正现的教育机构,它的目的性、计划性都很强,幼儿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从事各种活动。幼儿生活在班集体中,要受到集体纪律的约束。第三,要求不同。在家里,教育的内容较少,而幼儿园有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求,幼儿将学习集体生活的规则、自我服务的本领,这些学习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这与家庭要求不同。以上种种
不同,导致幼儿入园的不适应,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定,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善于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争执、攻击行为较多;生活不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为此,首先要让小班幼儿适应环境。
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为了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必须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会产生恐惧感。幼儿年龄小,对父母的依恋感强,刚到陌生环境,充满了恐惧,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幼儿熟悉环境。开学前可让家长带着幼儿到园里走走,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做法是,孩子没入园前,不能随便来园,这使幼儿入园前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幼儿园。幼儿园应该更多地站在幼儿与家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给那些将要人园的幼儿提供参观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心理准备。幼儿人园后,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各种知识和技能,而首先要带他们到各处走走、看看、玩玩,熟悉本班和周围环境。在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师对幼儿要耐心、态度要温和、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赢得他们的信任、试想,如果幼儿刚到一个陌生环境,就遇到一副冷面孔,他们怎么会喜欢幼儿园呢?人园头几天,幼儿的“分离焦虑”很强,教师要特别关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放松,以积极的情感代替消极情感。
多与家长沟通。幼儿刚入园,经常会大哭大闹,家长没有经验,也会心神不安,甚至会打退堂鼓,不送或间断幼儿入园,这很不利于幼儿战胜消极情绪,早日适应环境。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随时厂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情绪。教师可做家访,也可请家长来园,还可以召开家长会,请他们相互交流意见。
2.注重常规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不像幼儿园那么严格,加上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较多,致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规训练既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节奏性。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两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入园离国常规、散步常规。幼儿应该按照各项常规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活常规的养成需要反复强化,多次练习。教师要讲究方法,对幼儿要有耐心。可采用示范、模仿法,也可采用文学作品或游戏活动。
教育常规包括教学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家园活动管理常规等。各项活动都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规律训练幼儿的教育常规,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班
中班在幼儿园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常听有的老师说;“中班的孩子最不好带,不像小班孩子那么听话,也不像大班孩子那么懂事。”这说明中班孩子的发展很有特点,只有认真观察和分析,才能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使班级管理收到更大的成效。
1.中班班级管理的特征。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增强,穿衣服、吃饭等简单动作不再需要成人帮助,他们有了很强的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愿意承担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此时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高了,游戏活动更丰富了,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更强了,也有了一定的创造力。中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当他们接受一定的住务时,他们能坚持较长的时间,初步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开始萌芽。当然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中班班级也存在着一些不利的管理因素,如幼儿爱告状、攻击行为严重,致使班级冲突性行为较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条件,以有趣的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要为幼儿安排好各环节活动,确保幼儿的活动程
序,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中班班级管理内容。中班班级管理与小班一样,也包括生活常规管理与教育常规管理两部分,但与小班的要求有所不同。
生活常规包括清洁卫生习惯,如洗手、大小便、正确使用手帕、保持清洁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餐的情绪、文明习惯、坐姿、卫生习惯等;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眠姿式、睡眠时间等;来国离园要求,如穿着、语言、行为等。对中班幼儿可采用行为练习法,有针对地加以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教育活动常规包括集体活动常规,如上课、参观、劳动、操作、体育活动等;游戏活动常观,如培养游戏活动的兴趣、掌握游戏现则、积极开动脑筋;其它的教育活动,如阅读、散步、参观等。教育常规的掌握是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进行的,离开了教育活动,单纯记忆教育常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教育常规,并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教师给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并要坚决执行,达到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三)大班
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他们显得比以前更懂事、更聪明了,他们的精力更加旺盛,接受能力也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个别差异。大班幼儿是心理形成的关键期,特别是语言与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为其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大班班级集体的特征。大班幼儿的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对许多事情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不仅满足于“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更满足于“为什么”问题的回答。大班幼儿归属感增强,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班里,一日有人说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好,他们会非常生气,他们认为自己的班是最好的。如果参加比赛,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班能赢。另外,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如果没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会感到不安。大班的孩子特别重视结果,如比赛结果、评比结果、获奖结果等。有时为了结果,会忽视过程。
2.对大班班级的管理内容。第一,进一步加强常规教育,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第二,要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幼儿学习管理自己,包括管理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物品、自己的语言等。第三,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e已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集体规则与纪律,增加责任感。在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到他人。教师应组织集体竞赛等活动,以激发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第四,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在生活环境布置上、活动形式上、要求上、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都应做相应的调整。还可以与小学建立联系,带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让他们与小学生接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的教学,以此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距。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管理类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