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八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50 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8章人格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

  1.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

  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③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当个体认识到某种社会要求后,会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社会准则,从而激发起自我控制的动机,并付诸行动。

  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1.冲动型与沉思型

  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①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会好。

  阅读困难(推理需要细心分辨),常伴学习能力缺失。

  但反应既快又准,属于快—正确型认知方式。

  ②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细节性加工方式。

  阅读、记忆、推理、创造能力等方面表现比较好。

  但反应既慢准确性又差的,属于慢—非正确型。

  2.系列型与同时型

  达斯等人提出,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

  ①系列型认知风格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分析,每一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有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其过程如链状。

  言语操作、记忆等属于系列型。女性擅长系列加工方式,在言语、记忆功能比男孩好。

  ②同时型: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数学操作、空间问题依赖同时加工方式。男孩的数学、空间能力优于女孩。

  这两种认知方式不存在加工水平的差异,仅是方式上的差异。学习与认识方式相匹配时,各自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场包含各种人、物、事。

  ①场独立性: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的人。

  在认知领域有优势,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学科知识更感兴趣。

  ②场依存性: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的人。

  在人际社会领域有优势,善于别人,与人相处亲融合,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和知识。

  二、气质差异

  气质:是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盖赛尔观察发现婴儿的气质表现的三种类型:①表现平静,不着急,慎重对待周围的事情。②急急忙忙,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伶俐,反应快。③动作不规则,注意和性情不稳定,但才气焕发。

  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其配合比率不同,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500年后,罗马,盖伦,进一步确定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水浒传中李逵脾气暴躁,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李逵的气质叫胆汁质。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暴的脾气。 这种人情绪爆发快,难持久。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感情用事,表里如一。

  2.多血质: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弹琴吹箫、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心理学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多血质。总是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乖巧伶俐,惹人喜爱。情绪丰富且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优点。喜欢与人交往,自来熟,语言表达力强,富有感染力,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强。但缺乏耐心、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粘液质: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仇恨,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心理学家把类似林冲的气质叫粘液质。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但缺乏生气。安静稳重沉默少言,喜欢深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情绪体验深刻,给人貌冷的感觉(热水瓶)。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内则外柔。交往适度,朋友少但知心。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学习、接受慢,但扎实,稳定。主动性差。

  4.抑郁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心理学把类似气质叫抑郁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无奈,忧愁感。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温柔怯懦。聪明,富于想像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踏实稳重,却优柔寡断。

  三、性格差异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嵌入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阶级、道德性。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恩格斯: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表现在他怎么做。

  性格结构:性格差异就体现在这四类特征上。观察、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先从四大结构上入手。

  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如爱国,助人为乐,诚实,正直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重要侧面,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一个人的性格是坚强或脆弱,是根据意志特征来评判的。

  3.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时,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如主动和被动观察,听觉和视觉记忆,有思维分析与综合型等。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代表,美,G.W.奥尔波特,R.卡特尔。

  物质: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

  ①共性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②个性特质: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人身上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主要贡献在于提出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A乐群性B聪慧性C情绪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Q4紧张性

  认为每人身上都具备,只是不同人身上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3.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共识,提出人格五因素模式。也称大五人格,可通过MEO—R人格调查表测定。

  ①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②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③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④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⑤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二、人格类型说

  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德。主要用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德。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

  1.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积极与消极的性质,法利:将T人格分为T+型(朝向健康、积极、创造、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T-型(破坏性和消极的刺激行为,如酗酒,吸毒,暴力等反社会行为)

  T+型又依据活动特点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动机)

  智力T+型(从事科技创新的科学家或思想家,如在知识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人)

  2.对立型模式—内向与外向人格:是以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为指标的心理类型。

  外向人格:共同特点:善于把心理活动展现于外。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

  内向人格:共点:善于隐匿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事谨慎,情感内隐,藏而不露,深思熟虑,顾虑重重,不善交际,好内省,缺乏实际行动,适应环境困难。心理活动指向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

  确定内向或外向只是看哪种心理机制占优势。如兼具两种,属均衡人格,归类为中间型。

  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春秋战国时,《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

  ①太阴:多阴无阳,其人格特征是,胆小,孤僻,多疑。

  ②少阴:多阴少阳,沉静,节制,稳健,嫉妒心强。

  ③太阳:多阳无阴,大胆,进攻,傲慢,暴躁。

  ④少阳:多阳小阴,外露,乐观,机智,随和。

  ⑤阴阳平和:阴阳气和,平静,适应性强。

  人格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

  双生子的研究被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提出研究原则:同卵双生了既具相同的基因形态,那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归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不同,但环境上相似,因此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艾森克,弗洛德鲁等 人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在这两两项人格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遗传性。

  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

  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具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的“遗传”因素(表现为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着子女,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

  强调人格家庭成因,重点在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1949,西蒙斯:《亲子关系动力论》细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各种反应(拒绝,溺爱,过度保护、严格)及对人格所产生的后果。结论:儿童人格的发展和他(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这意味着我们考虑亲子关系时,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造成心理情绪失调和心理病理状态的影响,也得留意它们与正常、领导力和天才发展的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

  ①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②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③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

  麦肯侬:早期童年对人格影响力总结: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

  1.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2.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3.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对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童年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著名研究实例:巴理(1966)关于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的比较研究。说明: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不同生存环境影响人格形成,气温也会导致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频率提高。如热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反社会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更多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可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人既是生物个体,又是社会个体。就人格状态说,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更大。具有灵活特征的人其社会适应性强,后天环境对他们的人格影响更大。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人格测量:

  一、测验法: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

  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是一种纸笔测验法。

  自陈量表法: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也称人格量表。

  自陈量表优点:题目数固定,内容具体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缺点: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且测验内容多属情绪、态度等方面。每个人对同一问题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会出现反应的偏向。

  在人格理论上是遵从特质论的。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现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由美,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麦克金里所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以上的群体。

  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分裂症等。

  分量表:Hs疑病症,D抑郁,Hy癔病,Pd精神**,Mf性**,Pa妄想狂,Pt精神衰弱,So精神分裂症,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均采用:是、否、不一定,来回答。

  所重视的是被试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由美,爱德华,1953年编制,以莫瑞列举的人类15种需求为基础的,共225个题目,每个题目通包括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其中的一个。

  主要功能: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心理需求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

  3.青年性格问卷:(CPI)根据美,高夫,编制的《加里弗尼亚心理调查表》修订成的。面向青年,尤适用于大中学生。共230道题,让被试对每道题给予“是”或“否”的回答。

  4个方面,18个人格变量:

  第一类:自在性、优越性、自信心及人际适宜性

  支配性、进取心、社交性、自在性、自我接受、幸福感。

  第二类:社会化、成熟度、责任心及价值结构

  责任心、社会化、自制力、宽容性、好印象、同众性。

  第三类:成就潜能与智能效率

  遵循成就、独立成就、智力效能。

  第四类:智力与兴趣

  心理性、灵活性、女性化。

  二、投射法: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内驱力受到压抑,不为人们觉察,但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如果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那他的无意识欲望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所谓投射测验,就是根据这种思想设计出来

  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

  优点:弹性大,可在不限制被试的状况下,任其随意反映。便于对没阅读能力的人测验。

  问题:首先,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难解释。其次,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的预测。最后,只适于个别施测,费时,不如问卷法优越。

  1.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1921年设计的,共10张墨渍卡片,5张彩色,5张黑白图形。每次按顺序给被试看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到了什么?属于个别施测。

  2.主题统觉测验:由美,莫瑞,编制。性质与看图说故事形式相似。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1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但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人物在内。测验时,每次给被试1张图片,让他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内容不限,但必须符合四点: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正想些什么?故事结局会怎样?

  主要假定是:被试在面对图片情境时所编出来的故事,常会与其生活经验有关系。在编故事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隐藏或压抑在内心的动机、欲望及矛盾穿插在故事中,进而把个人的心理历程“投射”出来。

  3.句子完成法:(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情感、态度、内心冲突等。

  言语联想法起源于德国,最初用于测查儿童的智能,后美用来测查人格,广泛运用于临床,比较方便,易掌握,可施测于个人或团体。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八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yl/9042.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八

日期:2018-05-23 12:28:50  整理:江西自考网  浏览(


  第8章人格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

  1.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包括:

  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③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当个体认识到某种社会要求后,会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社会准则,从而激发起自我控制的动机,并付诸行动。

  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人们在对事物、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1.冲动型与沉思型

  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①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信息加工策略: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会好。

  阅读困难(推理需要细心分辨),常伴学习能力缺失。

  但反应既快又准,属于快—正确型认知方式。

  ②沉思型认知方式: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信息加工策略:细节性加工方式。

  阅读、记忆、推理、创造能力等方面表现比较好。

  但反应既慢准确性又差的,属于慢—非正确型。

  2.系列型与同时型

  达斯等人提出,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

  ①系列型认知风格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分析,每一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有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其过程如链状。

  言语操作、记忆等属于系列型。女性擅长系列加工方式,在言语、记忆功能比男孩好。

  ②同时型: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数学操作、空间问题依赖同时加工方式。男孩的数学、空间能力优于女孩。

  这两种认知方式不存在加工水平的差异,仅是方式上的差异。学习与认识方式相匹配时,各自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场包含各种人、物、事。

  ①场独立性: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的人。

  在认知领域有优势,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学科知识更感兴趣。

  ②场依存性: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的人。

  在人际社会领域有优势,善于别人,与人相处亲融合,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和知识。

  二、气质差异

  气质:是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盖赛尔观察发现婴儿的气质表现的三种类型:①表现平静,不着急,慎重对待周围的事情。②急急忙忙,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伶俐,反应快。③动作不规则,注意和性情不稳定,但才气焕发。

  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其配合比率不同,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500年后,罗马,盖伦,进一步确定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水浒传中李逵脾气暴躁,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李逵的气质叫胆汁质。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暴的脾气。 这种人情绪爆发快,难持久。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感情用事,表里如一。

  2.多血质: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弹琴吹箫、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心理学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多血质。总是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富有朝气。乖巧伶俐,惹人喜爱。情绪丰富且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优点。喜欢与人交往,自来熟,语言表达力强,富有感染力,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强。但缺乏耐心、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粘液质: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仇恨,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心理学家把类似林冲的气质叫粘液质。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但缺乏生气。安静稳重沉默少言,喜欢深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情绪体验深刻,给人貌冷的感觉(热水瓶)。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内则外柔。交往适度,朋友少但知心。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学习、接受慢,但扎实,稳定。主动性差。

  4.抑郁质: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心理学把类似气质叫抑郁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无奈,忧愁感。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温柔怯懦。聪明,富于想像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踏实稳重,却优柔寡断。

  三、性格差异

  性格: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嵌入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坏之分,体现了一定阶级、道德性。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恩格斯: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表现在他怎么做。

  性格结构:性格差异就体现在这四类特征上。观察、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先从四大结构上入手。

  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们对自己、他人、集体、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如爱国,助人为乐,诚实,正直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重要侧面,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一个人的性格是坚强或脆弱,是根据意志特征来评判的。

  3.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时,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如主动和被动观察,听觉和视觉记忆,有思维分析与综合型等。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代表,美,G.W.奥尔波特,R.卡特尔。

  物质: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

  ①共性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②个性特质: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人身上约有5-10个。

  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主要贡献在于提出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A乐群性B聪慧性C情绪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Q2独立性Q3自律Q4紧张性

  认为每人身上都具备,只是不同人身上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3.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共识,提出人格五因素模式。也称大五人格,可通过MEO—R人格调查表测定。

  ①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②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③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④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⑤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二、人格类型说

  起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德。主要用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德。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

  1.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积极与消极的性质,法利:将T人格分为T+型(朝向健康、积极、创造、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时)T-型(破坏性和消极的刺激行为,如酗酒,吸毒,暴力等反社会行为)

  T+型又依据活动特点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追求新奇,不断刷新动机)

  智力T+型(从事科技创新的科学家或思想家,如在知识领域的探索和创新的人)

  2.对立型模式—内向与外向人格:是以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为指标的心理类型。

  外向人格:共同特点:善于把心理活动展现于外。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

  内向人格:共点:善于隐匿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事谨慎,情感内隐,藏而不露,深思熟虑,顾虑重重,不善交际,好内省,缺乏实际行动,适应环境困难。心理活动指向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

  确定内向或外向只是看哪种心理机制占优势。如兼具两种,属均衡人格,归类为中间型。

  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春秋战国时,《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

  ①太阴:多阴无阳,其人格特征是,胆小,孤僻,多疑。

  ②少阴:多阴少阳,沉静,节制,稳健,嫉妒心强。

  ③太阳:多阳无阴,大胆,进攻,傲慢,暴躁。

  ④少阳:多阳小阴,外露,乐观,机智,随和。

  ⑤阴阳平和:阴阳气和,平静,适应性强。

  人格成因:

  1.生物遗传因素:

  双生子的研究被认为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提出研究原则:同卵双生了既具相同的基因形态,那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归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不同,但环境上相似,因此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艾森克,弗洛德鲁等 人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在这两两项人格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遗传性。

  根据研究: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人格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使个人嵌入文化形态里。

  其影响力因文化而异,社会对文化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视其行为的社会意义的大小。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人的塑造力是今天我们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仅具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社会的“遗传”因素(表现为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着子女,使他们逐渐形成了某些人格特征。

  强调人格家庭成因,重点在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1949,西蒙斯:《亲子关系动力论》细述了父母对孩子的各种反应(拒绝,溺爱,过度保护、严格)及对人格所产生的后果。结论:儿童人格的发展和他(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这意味着我们考虑亲子关系时,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造成心理情绪失调和心理病理状态的影响,也得留意它们与正常、领导力和天才发展的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

  ①权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过分支配,一切由父母控制。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②放纵型: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教育达到失控状态。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③民主型: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对人格具强大的塑造力;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

  麦肯侬:早期童年对人格影响力总结: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成一切日后的行为。

  1.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2.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3.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对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童年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5.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著名研究实例:巴理(1966)关于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和非洲的特姆尼的比较研究。说明:生态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作用。(不同生存环境影响人格形成,气温也会导致人的某些人格特征的频率提高。如热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反社会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更多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可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人既是生物个体,又是社会个体。就人格状态说,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更大。具有灵活特征的人其社会适应性强,后天环境对他们的人格影响更大。总之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人格测量:

  一、测验法: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

  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是一种纸笔测验法。

  自陈量表法: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也称人格量表。

  自陈量表优点:题目数固定,内容具体清楚,施测简单,记分方便。缺点:因编制时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且测验内容多属情绪、态度等方面。每个人对同一问题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会出现反应的偏向。

  在人格理论上是遵从特质论的。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现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由美,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麦克金里所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以上的群体。

  内容包括: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26类题目,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分裂症等。

  分量表:Hs疑病症,D抑郁,Hy癔病,Pd精神**,Mf性**,Pa妄想狂,Pt精神衰弱,So精神分裂症,Ma轻躁狂,Si社会内向。均采用:是、否、不一定,来回答。

  所重视的是被试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

  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由美,爱德华,1953年编制,以莫瑞列举的人类15种需求为基础的,共225个题目,每个题目通包括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其中的一个。

  主要功能:通过被试对题目的反应,评定他在15种心理需求上相对于一般人的强弱程度。

  3.青年性格问卷:(CPI)根据美,高夫,编制的《加里弗尼亚心理调查表》修订成的。面向青年,尤适用于大中学生。共230道题,让被试对每道题给予“是”或“否”的回答。

  4个方面,18个人格变量:

  第一类:自在性、优越性、自信心及人际适宜性

  支配性、进取心、社交性、自在性、自我接受、幸福感。

  第二类:社会化、成熟度、责任心及价值结构

  责任心、社会化、自制力、宽容性、好印象、同众性。

  第三类:成就潜能与智能效率

  遵循成就、独立成就、智力效能。

  第四类:智力与兴趣

  心理性、灵活性、女性化。

  二、投射法: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内驱力受到压抑,不为人们觉察,但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如果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那他的无意识欲望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所谓投射测验,就是根据这种思想设计出来

  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

  优点:弹性大,可在不限制被试的状况下,任其随意反映。便于对没阅读能力的人测验。

  问题:首先,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结果难解释。其次,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的预测。最后,只适于个别施测,费时,不如问卷法优越。

  1.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1921年设计的,共10张墨渍卡片,5张彩色,5张黑白图形。每次按顺序给被试看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到了什么?属于个别施测。

  2.主题统觉测验:由美,莫瑞,编制。性质与看图说故事形式相似。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1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但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人物在内。测验时,每次给被试1张图片,让他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内容不限,但必须符合四点: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正想些什么?故事结局会怎样?

  主要假定是:被试在面对图片情境时所编出来的故事,常会与其生活经验有关系。在编故事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隐藏或压抑在内心的动机、欲望及矛盾穿插在故事中,进而把个人的心理历程“投射”出来。

  3.句子完成法:(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情感、态度、内心冲突等。

  言语联想法起源于德国,最初用于测查儿童的智能,后美用来测查人格,广泛运用于临床,比较方便,易掌握,可施测于个人或团体。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自考选考科心理学(一)资料八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cj_jyl/9042.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