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考证打印入口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心理学”试题

发布日期:2018-05-24 06:22:43编辑整理:江西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课程代码:0003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实验者所要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  )
A.控制变量   B.无关变量
C.自变量   D.因变量
2.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3.就某一问题要求被研究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  )
A.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B.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C.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D.刚刚能觉察出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
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6.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  )
A.注意   B.复述 
C.输入   D.储存
7.大脑的喜怒哀乐爱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生理唤醒
C.情绪的外部行为 D.情绪的外部表达
8.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过抛弃父母不合理的要求,从而获得(  )
A.自我中心   B.权威感
C.可逆性   D.公正感
9.皮亚杰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初始阶段是(  )
A.模仿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依恋阶段   D.牙牙语阶段
10.晶体智力的发展(  )
A.在成年达到高峰 B.在成年后仍然增长
C.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D.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
11.离差智商决定于(  )
A.个体在相同条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B.个体的智龄状态
C.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
D.个体间正态分布的形式
12.问题表征是(  )
A.问题的语言表述 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
C.问题条件的呈现 D.问题目标的呈现
13.创造性思维是(  )
A.发散思维的表现 B.直觉思维的表现
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D.想象力的表现
14.“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15.下面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卫机制?(  )
A.投射   B.退行 
C.文饰   D.紧张
16.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沙赫特   B.库利 
C.舒茨   D.霍曼斯
17.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之为(  )
A.信息源   B.通道 
C.关系网   D.反馈者
18.喜欢追求真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人格类型属于(  )
A.智力T+型   B.智力T-型 
C.体格T+型   D.体格T-型
19.“性格即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这说明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
20.某人听报告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直到听见掌声响,才想起正在听报告。此时,这个人的意识状态属于(  )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白日梦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D.潜意识状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自然实验
22.性别社会化
23.常模
24.压力源
25.想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梅耶(Mayer,R.E)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27.人类依恋行为出现的时间和主要表现,以及动物研究发现的类似依恋的现象。
28.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如何解释智力构成?并举出3-4种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智力成分。
29.焦虑的主要类型。
30.从众与服从的概念,并指出两者的区别。
31.比较“手段——目的分析法”和“爬山法”这两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异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小题任选1题,第34小题必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请用动机的认知与期待理论分析下面案例,并对校长的成功之处做出评价。
一位胸有大志的校长,当他制定了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之后,不是急于推行,而是把它交给教职工讨论,耐心仔细地向教职工解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实现的意义以及能给教职工带来的好处,并且根据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做了修改和充实;进而,他又要求教职工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教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上下同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3.甲、乙、丙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组织教学的策略:
甲阐明知识学习的目的、任务与意义,要求学生努力排除各种困难集中注意力;乙精心呈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且有吸引力;丙在增进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与意义了解的同时,亦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试分析三位教师教学组织策略中所运用的有关注意规律,并比较三种教学组织策略的优劣。
34.实践中,有些人通过准确熟练地背诵概念的定义来掌握概念。试依据心理学对概念性质的认识,以及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分析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掌握概念的过程要点。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心理学”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jyl/10802.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江西自考便捷服务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心理学”试题

日期:2018-05-24 06:22:43  整理:江西自考网  浏览(

课程代码:0003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实验者所要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  )
A.控制变量   B.无关变量
C.自变量   D.因变量
2.研究强化和惩罚规律的心理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机能主义
C.精神分析   D.行为主义
3.就某一问题要求被研究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4.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  )
A.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B.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C.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D.刚刚能觉察出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
5.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  )
A.首因效应   B.马太效应
C.近因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6.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条件是(  )
A.注意   B.复述 
C.输入   D.储存
7.大脑的喜怒哀乐爱惧恨等感受状态,是人的情绪在认识层面上的一种自我觉察,被称为(  )
A.情绪的主观体验 B.情绪的生理唤醒
C.情绪的外部行为 D.情绪的外部表达
8.根据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孩子一般通过抛弃父母不合理的要求,从而获得(  )
A.自我中心   B.权威感
C.可逆性   D.公正感
9.皮亚杰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初始阶段是(  )
A.模仿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依恋阶段   D.牙牙语阶段
10.晶体智力的发展(  )
A.在成年达到高峰 B.在成年后仍然增长
C.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D.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
11.离差智商决定于(  )
A.个体在相同条件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B.个体的智龄状态
C.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
D.个体间正态分布的形式
12.问题表征是(  )
A.问题的语言表述 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
C.问题条件的呈现 D.问题目标的呈现
13.创造性思维是(  )
A.发散思维的表现 B.直觉思维的表现
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D.想象力的表现
14.“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15.下面哪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防卫机制?(  )
A.投射   B.退行 
C.文饰   D.紧张
16.提出人际需要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沙赫特   B.库利 
C.舒茨   D.霍曼斯
17.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之为(  )
A.信息源   B.通道 
C.关系网   D.反馈者
18.喜欢追求真理,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人格类型属于(  )
A.智力T+型   B.智力T-型 
C.体格T+型   D.体格T-型
19.“性格即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这说明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
20.某人听报告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直到听见掌声响,才想起正在听报告。此时,这个人的意识状态属于(  )
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B.白日梦状态
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D.潜意识状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自然实验
22.性别社会化
23.常模
24.压力源
25.想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梅耶(Mayer,R.E)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27.人类依恋行为出现的时间和主要表现,以及动物研究发现的类似依恋的现象。
28.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如何解释智力构成?并举出3-4种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的智力成分。
29.焦虑的主要类型。
30.从众与服从的概念,并指出两者的区别。
31.比较“手段——目的分析法”和“爬山法”这两种解决问题方法的异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33小题任选1题,第34小题必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请用动机的认知与期待理论分析下面案例,并对校长的成功之处做出评价。
一位胸有大志的校长,当他制定了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之后,不是急于推行,而是把它交给教职工讨论,耐心仔细地向教职工解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实现的意义以及能给教职工带来的好处,并且根据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做了修改和充实;进而,他又要求教职工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教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上下同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3.甲、乙、丙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组织教学的策略:
甲阐明知识学习的目的、任务与意义,要求学生努力排除各种困难集中注意力;乙精心呈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且有吸引力;丙在增进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与意义了解的同时,亦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试分析三位教师教学组织策略中所运用的有关注意规律,并比较三种教学组织策略的优劣。
34.实践中,有些人通过准确熟练地背诵概念的定义来掌握概念。试依据心理学对概念性质的认识,以及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分析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掌握概念的过程要点。

本文标签:江西自考 教育类 2004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心理学”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jx.cn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jx.cn/jyl/10802.html


《江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